印度卡非佐米获批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2025-08-22

卡非佐米获批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卡非佐米作为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凭借其强效、低毒的特性,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获得多项批准,目前主要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不同治疗阶段,为复发难治性患者提供了关键治疗选择。其获批适应症覆盖初治后复发、多重耐药等多种临床场景,显著改善了这类患者的治疗预后。

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卡非佐米最早获批的核心适应症。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肿瘤,患者经一线治疗后易出现复发,且多次复发后治疗难度显著增加。2012 年,美国 FDA 首次批准卡非佐米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治疗(包括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这一批准基于关键性临床试验数据:在既往接受过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治疗的患者中,卡非佐米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 2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 7.8 个月,为传统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随着临床证据积累,卡非佐米的适应症扩展至联合治疗方案。2015 年,FDA 批准卡非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比单药治疗进一步提高了疗效。研究显示,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客观缓解率提升至 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至 11.2 个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随后,卡非佐米与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的三药联合方案也获得批准,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方案的客观缓解率可达 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 26.3 个月,成为复发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多发性骨髓瘤的二线治疗中,卡非佐米联合方案已成为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方案之一。对于一线治疗(如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后复发的患者,卡非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KRd 方案)能有效克服部分耐药问题,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数据显示,接受 KRd 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可达 48.3 个月,远高于传统化疗方案的 29.6 个月,且对于硼替佐米耐药的患者仍能保持 41% 的客观缓解率,体现了其在耐药患者中的独特优势。

卡非佐米还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三线及以上治疗。对于经多种治疗(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后仍进展的难治性患者,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可作为挽救治疗方案。在一项针对多重耐药患者的研究中,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客观缓解率为 26%,中位生存期为 10.6 个月,为这类预后极差的患者提供了延长生存的可能。此外,对于无法耐受硼替佐米神经毒性的患者,卡非佐米因神经毒性低的特点,成为替代治疗的首选药物。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卡非佐米的应用也在逐步扩展。虽然目前其主要获批适应症集中在复发难治阶段,但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卡非佐米联合方案在新诊断患者中同样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对于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患者,卡非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方案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部分国家已将其纳入新诊断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高龄、合并神经病变风险的患者。

此外,卡非佐米在其他浆细胞疾病中的应用正在探索中,如淀粉样变性(一种由异常浆细胞产生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引起的疾病)。初步研究显示,卡非佐米可减少淀粉样蛋白生成,改善器官功能,但目前尚未获得正式批准。在其他血液肿瘤如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卡非佐米也展现出一定潜力,但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总之,卡非佐米目前获批的核心适应症为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涵盖单药及联合治疗方案,适用于二线、三线及以上治疗阶段。其低神经毒性、强效抗骨髓瘤活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尤其在耐药或不耐受传统治疗的患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研究深入,其适应症有望进一步扩展至更多浆细胞疾病领域。

上一篇:印度卡非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如何?
下一篇:印度派姆单抗对黑色素瘤的疗效如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