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Blinatumomab

2025-08-19

贝林妥欧单抗:双抗技术点亮白血病治疗新希望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领域,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的问世标志着双特异性抗体治疗进入临床实用阶段。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双特异性 T 细胞衔接器(BiTE),它通过创新性分子设计打破了传统治疗局限,为复发难治性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带来了突破性治疗选择,重新定义了血液肿瘤的精准治疗标准。

贝林妥欧单抗的分子结构蕴含着精妙的治疗逻辑。它采用双特异性设计,一端靶向 B 细胞表面特有的 CD19 抗原,另一端特异性结合 T 细胞表面的 CD3 受体,如同 “生物桥梁” 将 T 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紧密连接。这种设计能激活 T 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促使 T 细胞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精准裂解表达 CD19 的肿瘤细胞。与传统单克隆抗体相比,贝林妥欧单抗无需依赖补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直接通过 T 细胞介导杀伤肿瘤,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和更广的适用人群。

2014 年,贝林妥欧单抗首次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阴性前体 B-ALL,开启了双抗治疗白血病的新纪元。关键性临床试验 TOWER 研究显示,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 7.7 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 4.0 个月,完全缓解率提升至 34%,且缓解患者中 70% 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在 MRD 阳性患者中,贝林妥欧单抗的疗效更为突出,可使 80% 以上患者实现 MRD 转阴,大幅降低复发风险。目前,贝林妥欧单抗已在全球范围内获批用于成人和儿童复发难治性 B-ALL、MRD 阳性 B-ALL 等多个适应症,成为白血病治疗的重要基石。

在给药方式上,贝林妥欧单抗经历了从静脉输注到皮下注射的重要革新。早期采用连续静脉输注模式,需通过输液泵维持治疗,患者需长期住院且存在静脉炎风险。新型皮下注射剂型的研发解决了这一难题,III 期临床研究表明,皮下注射与静脉输注的疗效相当,完全缓解率和 MRD 转阴率无显著差异,而给药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患者可在门诊完成治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皮下注射还降低了输液相关反应发生率,使治疗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贝林妥欧单抗的不良反应以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最为常见。CRS 多表现为发热、低血压、呼吸困难等,发生率约为 20%-30%,多数为轻中度,通过暂停用药和支持治疗可有效控制。神经毒性包括头痛、震颤、意识障碍等,发生率约 15%,通常在治疗早期出现,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临床应用中需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对高风险人群采用逐步递增剂量的方式,可降低严重不良反应风险。

随着原研药的广泛应用,印度等国家已出现贝林妥欧单抗的仿制药,其在活性成分和剂型上与原研药保持一致,价格更具优势,提高了药物可及性。但患者需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药品,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作为双抗技术的标杆药物,贝林妥欧单抗为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从机制创新到临床突破,从给药优化到可及性提升,它不断推动白血病治疗向更精准、更安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和新适应症的拓展,贝林妥欧单抗有望在更多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中发挥作用,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愈希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印度吉瑞替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