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马替尼(Veenat、格列卫)常用问题解答
0 2025-08-28
一、基础认知:达沙替尼是什么类型的药物?与其他白血病靶向药相比有何特点?
答:达沙替尼属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核心靶点包括 BCR-ABL 融合蛋白(CML 的致病根源)、SRC 家族激酶(如 SRC、LYN)及其他酪氨酸激酶(如 c-KIT、PDGFR)。与第一代 BCR-ABL 抑制剂伊马替尼相比,其核心特点在于:
抑制活性更强:对 BCR-ABL 激酶的抑制能力是伊马替尼的 325 倍,即使是伊马替尼耐药的 BCR-ABL 突变株(如 M351T、Y253H 等,除 T315I 突变外),仍能有效抑制;
靶点覆盖更广:除 BCR-ABL 外,还能抑制 SRC 家族激酶,这类激酶在白血病细胞增殖、黏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对部分伊马替尼不耐受或耐药的 CML/ALL 患者更有效;
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空腹或随餐服用均可,生物利用度稳定(约 34%),且能穿透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二、临床应用:达沙替尼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答:达沙替尼的临床应用集中在BCR-ABL 阳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体包括: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慢性期(CP):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耐药或不耐受)的成年 CML-CP 患者,也可作为新诊断 CML-CP 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加速期(AP)与急变期(BP):无论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伊马替尼治疗,均可用于 CML-AP/BP 患者,帮助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用于成人及儿童 BCR-ABL 阳性的 ALL 患者,尤其适用于伊马替尼耐药或复发的患者,常与化疗药物(如泼尼松、长春新碱)联合使用,提升缓解率。
其他罕见适应症:在部分存在 PDGFR 或 c-KIT 突变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胃肠道间质瘤)中,也可作为挽救治疗方案,但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评估。
三、作用机制:达沙替尼如何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答:达沙替尼通过 “精准抑制致病激酶 + 阻断肿瘤细胞信号通路” 发挥作用,核心机制围绕 BCR-ABL 融合蛋白及相关激酶展开:
抑制 BCR-ABL 激酶活性:BCR-ABL 融合蛋白是 CML/BCR-ABL 阳性 ALL 的致病关键,其持续激活会导致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抗凋亡。达沙替尼可与 BCR-ABL 激酶的 ATP 结合位点结合,竞争性抑制 ATP 与激酶结合,从而阻断 BCR-ABL 的磷酸化活性,抑制其下游信号通路(如 PI3K-AKT、RAS-MAPK)的激活,减少白血病细胞增殖。
抑制 SRC 家族激酶:SRC 家族激酶(如 SRC、LYN)在白血病细胞中常异常激活,可增强白血病细胞的黏附能力、促进耐药性产生。达沙替尼对这类激酶的抑制作用,能进一步削弱白血病细胞的生存优势,逆转部分耐药机制。
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通过阻断上述信号通路,达沙替尼可激活白血病细胞内的凋亡信号通路(如 Caspase 通路),促进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凋亡,同时减少正常造血细胞的损伤。
四、用药规范:达沙替尼的用法用量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达沙替尼为口服片剂,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核心注意事项包括:
给药方式与剂量:
慢性期 CML:成人常用剂量为 100mg,每日 1 次,空腹或随餐服用(建议固定时间,保证血药浓度稳定);若出现耐药或不耐受,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至 140mg / 日(1 次服用);
加速期 / 急变期 CML 或 ALL:成人常用剂量为 140mg(每日 1 次)或 70mg(每日 2 次),儿童剂量需根据体表面积计算(通常为 60mg/m²,每日 1 次)。
服用方式:整片用水吞服,不可咀嚼、压碎或掰开,若患者无法吞咽片剂,可将片剂溶解于适量水中(约 100mL),搅拌均匀后立即服用,再用等量水冲洗容器并服用,确保剂量准确。
漏服处理:若忘记服药,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超过 12 小时,可补服当日剂量;若不足 12 小时,则跳过漏服剂量,按次日正常时间服药,不可双倍剂量补服,避免药物过量。
五、安全风险:达沙替尼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应对?
答:达沙替尼的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毒性和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为主,部分需警惕严重风险,具体分类及应对方式如下:
主要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毒性: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多发生在治疗初期(1-2 个月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治疗前 3 个月每 1-2 周 1 次,稳定后每 4 周 1 次),若中性粒细胞计数 < 0.5×10⁹/L 或血小板 < 25×10⁹/L,需暂停用药,待指标恢复后调整剂量;
体液潴留:表现为水肿(下肢、面部)、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轻度水肿可通过限盐、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缓解,中重度积液需暂停用药并引流,待症状缓解后降低剂量。
常见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皮疹、头痛、疲劳,多为轻中度,无需停药,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如恶心用止吐药、皮疹用抗组胺药)。
罕见严重不良反应:如肺动脉高压(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胸痛)、严重心律失常(如 QT 间期延长),虽发生率低(<1%),但需立即停药并就医,避免危及生命。
六、特殊人群:哪些患者使用达沙替尼需格外谨慎?
答:以下人群用药前需充分评估风险,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方案:
肝肾功能不全者:轻度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C 级)患者需降低剂量(如慢性期 CML 从 100mg / 日降至 50mg / 日),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 30mL/min)患者因临床数据有限,需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达沙替尼具有胚胎毒性,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孕妇禁用;该药可分泌至乳汁中,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需暂停哺乳,停药后至少 2 周内不可恢复哺乳。
有基础疾病者:如既往患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患者,用药前需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如心脏超声、心电图);有出血倾向(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史)的患者,需警惕用药后出血风险,避免同时使用抗凝药(如华法林)。
儿童患者:儿童使用达沙替尼的安全性数据较成人少,需在儿科血液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密切监测生长发育及不良反应(如骨骼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