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齐来(雷沙吉兰)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疗效如何?
0 2025-09-01
一、药品基本信息
通用名称:恩替卡韦片
商品名称:博路定(Baraclude)、Entelieva(部分地区商品名)
英文名称:Entecavir Tablets
主要成分:恩替卡韦,化学名称为 2 - 氨基 - 9-[(1S,3R,4S)-4 - 羟基 - 3 - 羟甲基 - 2 - 亚甲基环戊基]-1,9 - 二氢 - 6H - 嘌呤 - 6 - 酮一水合物。
剂型规格:常见剂型为薄膜衣片,规格包括 0.5mg、1.0mg,不同规格适用于不同治疗阶段患者。
二、适应症
用于治疗病毒复制活跃(血清 HBV DNA 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患者。
也可用于 2 岁至 18 岁以下慢性 HBV 感染代偿性肝病的核苷初治儿童患者,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儿童体重调整,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作用机制
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强效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
恩替卡韦进入肝细胞后,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形式(恩替卡韦 - TP);
恩替卡韦 - TP 可与 HBV DNA 聚合酶(逆转录酶)竞争性结合,抑制该酶的三种关键活性:HBV DNA 启动子的启动、前基因组 mRNA 逆转录为负链 HBV DNA、HBV DNA 正链的合成;
通过阻断 HBV DNA 的复制过程,减少肝细胞内病毒载量,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损伤,延缓疾病进展(如避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四、用法用量
(一)成人患者
核苷初治患者(未接受过核苷类似物治疗):
推荐剂量为每次 0.5mg(1 片 0.5mg 规格),每日 1 次,空腹服用(餐前或餐后至少 2 小时)。
拉米夫定耐药患者:
推荐剂量为每次 1.0mg(1 片 1.0mg 规格或 2 片 0.5mg 规格),每日 1 次,空腹服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
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具体如下:
肌酐清除率≥50mL/min:无需调整剂量(0.5mg / 日或 1.0mg / 日);
30≤肌酐清除率<50mL/min:每次 0.25mg(或拉米夫定耐药者每次 0.5mg),每 48 小时 1 次;
10≤肌酐清除率<30mL/min:每次 0.15mg(或拉米夫定耐药者每次 0.3mg),每 72 小时 1 次;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每次 0.05mg(或拉米夫定耐药者每次 0.1mg),每周 3 次,于透析后服用。
(二)儿童患者(2 岁至 18 岁以下)
需根据体重计算剂量,空腹服用,具体剂量如下:
体重<10kg:不推荐使用;
10kg≤体重<15kg:每次 0.15mg,每日 1 次;
15kg≤体重<20kg:每次 0.2mg,每日 1 次;
20kg≤体重<25kg:每次 0.25mg,每日 1 次;
25kg≤体重<30kg:每次 0.3mg,每日 1 次;
30kg≤体重<35kg:每次 0.35mg,每日 1 次;
35kg≤体重<40kg:每次 0.4mg,每日 1 次;
体重≥40kg:同成人剂量(每次 0.5mg,每日 1 次;拉米夫定耐药者每次 1.0mg,每日 1 次)。
(三)用药疗程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需长期进行,具体疗程因人而异:
HBeAg 阳性患者:建议治疗至 HBeAg 血清学转换(HBeAg 转阴且抗 - HBe 阳性),且 HBV DNA 检测不到(低于检测下限)后,再巩固治疗至少 12 个月,方可考虑停药,停药后需密切监测复发情况;
HBeAg 阴性患者:因停药后复发率高,通常建议长期治疗,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组织学情况综合评估停药时机。
五、不良反应
恩替卡韦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且多可自行缓解或通过对症处理改善。
(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1/10)
全身反应:疲劳、头痛、头晕、乏力,发生率约 10%-15%,多在用药初期出现,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
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发生率约 5%-10%,与食物同服(虽推荐空腹,但若胃肠道耐受差,可尝试餐后 2 小时服用)可轻微缓解;
肝功能相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 ALT 一过性升高(多为治疗初期病毒清除引发的免疫激活反应),通常无需停药,密切监测即可;
代谢异常:偶见血脂轻度升高、体重轻微变化,无明显临床意义。
(二)少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0,<1/100)
皮疹、瘙痒、失眠、关节痛、肌痛,以及血红蛋白轻度下降、血小板轻度减少,多无需特殊处理,若症状持续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三)罕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0)
乳酸酸中毒:多发生于合并严重肝损伤、肥胖或同时使用其他核苷类似物的患者,表现为突发乏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腹痛、恶心呕吐,伴血乳酸升高,需立即停药并紧急救治;
严重肝肿大伴脂肪变性:常与乳酸酸中毒同时发生,预后较差,需早期识别并干预;
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皮疹(如史蒂文斯 - 约翰逊综合征),一旦出现需立即停药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六、禁忌
对恩替卡韦或制剂中任何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2 岁以下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不推荐使用;
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10mL/min)且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需在医生评估风险后谨慎使用,通常不推荐常规使用。
七、注意事项
治疗前评估:用药前需明确 HBV DNA 载量、HBeAg/HBeAb 状态、肝功能(ALT、AST、胆红素、白蛋白)、肾功能(肌酐、肌酐清除率)及血常规,为剂量调整和疗效监测奠定基础;
停药后复发风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易出现病毒反弹(HBV DNA 再次升高)、肝功能异常(ALT 升高),尤其 HBeAg 阴性患者复发率更高,停药后需至少每 3 个月监测 1 次 HBV DNA 和肝功能,持续 12 个月;
肾功能监测:长期用药可能对肾功能产生轻微影响,建议每 3-6 个月监测肾功能(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尤其肾功能不全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乳酸酸中毒与脂肪变性风险:虽发生率低,但需警惕,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腹痛,需立即就医检查血乳酸和肝功能;
合并 HIV 感染:若患者合并未被发现的 HIV 感染,使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可能导致 HIV 对恩替卡韦产生耐药性,建议用药前筛查 HIV 抗体;
药物相互作用:恩替卡韦与多数药物无明显相互作用,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联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与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特殊人群:
孕妇:仅在 “获益大于潜在风险” 时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恩替卡韦对胎儿有危害;
哺乳期妇女:恩替卡韦可分泌至乳汁中,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需暂停哺乳,或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继续哺乳;
老年患者(≥65 岁):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减退,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用药期间加强肾功能监测。
八、药物相互作用
恩替卡韦主要经肾脏排泄,与经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联用时,可能增加恩替卡韦的血药浓度,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与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联用,可能增加乳酸酸中毒和肝脂肪变性的风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并定期监测;
与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如布洛芬、庆大霉素)联用时,可能加重肾损伤,需定期检查肾功能;
恩替卡韦与华法林、地西泮、硝苯地平等药物无明显相互作用,联合使用时无需调整剂量。
九、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恩替卡韦对 HBV 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强效抑制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其对 HBV DNA 聚合酶的抑制常数(Ki)极低,能有效阻断 HBV 复制,且对正常细胞的 DNA 聚合酶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毒理研究:动物实验(大鼠、小鼠、犬)显示,长期大剂量使用恩替卡韦未观察到明显的致癌性和致畸性,但高剂量可能对大鼠精子生成产生轻微影响,对人类的影响尚不明确。
十、贮藏
遮光、密封,在室温(10-30℃)下保存;避免潮湿、高温环境;将药品放置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防止误服。
十一、有效期
36 个月(具体以药品包装标注为准),过期药品禁止使用,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