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奥希替尼耐药的常见机制是什么?
0 2025-08-02
服用吉非替尼期间是否可以接种疫苗,需结合疫苗类型、患者病情及治疗阶段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可接种灭活疫苗,但需避开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或疾病进展期。
吉非替尼是靶向药物,主要抑制肿瘤细胞的 EGFR 信号通路,对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不会像化疗那样显著降低白细胞或免疫细胞活性。因此,服用吉非替尼的患者免疫功能通常相对稳定,具备接种疫苗的基础条件。
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二者安全性不同:
灭活疫苗:由死病毒或细菌制成(如流感灭活疫苗、新冠灭活疫苗、乙肝疫苗),无感染风险,安全性高,适合肿瘤患者。
减毒活疫苗:含弱活性病原体(如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能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引发感染,需谨慎使用。
流感疫苗:肺癌患者感染流感后风险较高,建议每年秋季接种灭活流感疫苗,与吉非替尼无明显冲突,接种后需观察 24 小时有无局部红肿或全身乏力反应。
新冠疫苗: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接种灭活或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接种时间与吉非替尼服药时间无严格间隔要求,无需停药。
其他灭活疫苗:如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等,若因暴露风险需紧急接种,可正常进行,无需推迟。
服用吉非替尼期间应尽量避免减毒活疫苗,尤其是以下情况:
正在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免疫功能可能暂时下降;
近期出现疾病进展或体力状态较差(如 ECOG 评分≥2 分);
合并未控制的感染或严重基础疾病。
若因特殊情况需接种(如出国旅行要求),需经肿瘤科医生评估免疫功能后再决定。
优先选择病情稳定期接种:即影像学检查无进展、无明显症状(如发热、咳嗽)、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时。
避开治疗初期或副作用高峰期:如刚开始服用吉非替尼的 1-2 个月内,若出现明显皮疹、腹泻等副作用,可待症状缓解后再接种。
接种前告知医生用药史:明确告知医生正在服用吉非替尼及肺癌病情,由医生评估接种风险。
接种后加强监测:接种后在现场留观 30 分钟,回家后注意休息,若出现持续发热(超过 38.5℃)、皮疹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无需调整吉非替尼剂量:接种疫苗期间无需暂停或减少吉非替尼用量,以免影响抗肿瘤疗效。
若患者因合并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 < 1.5×10⁹/L)或近期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建议推迟非紧急疫苗接种,待指标恢复后再进行。
肿瘤患者接种疫苗后抗体产生可能较健康人弱,保护效力可能降低,无需过度担忧,接种仍能降低重症感染风险,具有临床意义。
服用吉非替尼期间可接种灭活疫苗(如流感、新冠疫苗),应避免减毒活疫苗。接种前需确保病情稳定,告知医生用药情况;接种后注意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无需调整吉非替尼治疗。通过合理选择疫苗类型和时机,既能降低感染风险,又能保障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具体方案需由肿瘤科医生和接种医生共同评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