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曲妥珠单抗需要静脉输注还是皮下注射?

2025-08-03

曲妥珠单抗需要静脉输注还是皮下注射?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 HER2 阳性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静脉输注和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但两者在适用场景、剂型特点和使用规范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给药方式的技术要求、临床应用现状、优势对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

静脉输注:传统主流给药方式

静脉输注是曲妥珠单抗最经典的给药途径,适用于原研药及多数生物类似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静脉通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循环,确保药物快速、稳定地达到治疗浓度。


  • 操作规范:静脉输注需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严禁静脉推注或肌内注射。首次负荷剂量(如 4mg/kg 或 8mg/kg)需缓慢滴注 90 分钟,若患者耐受良好,后续维持剂量可缩短至 30 分钟。输注过程中需使用专用输液器,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警惕过敏反应或输注相关反应。

  • 适用场景:静脉输注剂型适用于 HER2 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转移性治疗,以及 HER2 阳性胃癌的联合化疗,几乎覆盖曲妥珠单抗的所有获批适应症。临床数据显示,静脉输注方式下药物浓度可控,疗效稳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流选择。

  • 注意事项:静脉输注对血管条件有一定要求,长期治疗可能增加静脉炎风险;此外,输注时间较长(30-90 分钟),患者需在医疗机构完成给药,对时间安排的灵活性要求较高。

皮下注射:新型便捷给药方式

近年来,曲妥珠单抗的皮下注射剂型已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获批,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皮下注射通过将药物注射于皮下组织(如腹部或大腿),经皮下毛细血管缓慢吸收进入血液,达到与静脉输注等效的治疗效果。


  • 技术特点:皮下注射剂型采用固定剂量(如 600mg / 次),无需根据体重计算剂量,简化了给药流程。注射部位通常选择腹部皮下(避开肚脐周围 2cm 区域)或大腿外侧,单次注射时间仅需 2-5 分钟,患者可在完成注射后短暂观察(约 15 分钟)即可离开,无需长时间停留。

  • 获批情况:皮下注射剂型目前已在欧盟、美国等地区获批用于 HER2 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但在部分国家(包括中国)尚未正式上市。其获批基于 III 期临床研究(HannaH、SafeHER 等)的结果,证实皮下注射与静脉输注在疗效、安全性和药物浓度方面具有生物等效性。

  • 优势亮点:皮下注射显著缩短了给药时间,减少了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便利性和生活质量;同时,固定剂量设计降低了剂量计算误差,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

两种给药方式的核心区别与选择

对比维度静脉输注皮下注射
给药时间30-90 分钟2-5 分钟
剂量计算按体重计算(mg/kg)固定剂量(如 600mg / 次)
吸收途径直接入血皮下吸收后入血
适用剂型原研药及多数生物类似药特定改良剂型
便利性需长时间停留医疗机构短暂观察后即可离开
血管依赖性依赖静脉通路,需防静脉炎无静脉损伤风险


临床选择给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阶段、血管条件、便利性需求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对于血管条件差、多次静脉化疗后静脉通路受损的患者,皮下注射是更优选择;而对于需要灵活调整剂量(如肾功能损伤患者)或皮下注射剂型未获批的地区,静脉输注仍是标准方案。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管理

无论采用哪种给药方式,曲妥珠单抗的不良反应谱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输注 / 注射相关反应(发热、寒战、皮疹)和心脏毒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


  • 输注 / 注射反应:静脉输注的首次反应发生率略高,需提前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或退烧药;皮下注射的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发生率较低,通常为轻度,可自行缓解。

  • 监测要求:两种给药方式均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如每 3-6 个月检测 LVEF),确保早期发现潜在心脏毒性。此外,皮下注射后需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硬结或感染,避免剧烈按压。


综上,曲妥珠单抗同时存在静脉输注和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静脉输注是传统主流方式,适用于多数场景;皮下注射作为新型选择,以便捷性和安全性优势逐渐推广。临床使用时需根据药物剂型、患者个体情况及当地获批情况规范选择,确保疗效与安全。

上一篇:印度曲妥珠单抗的输注时间有要求吗?
下一篇:印度曲妥珠单抗的推荐使用剂量是多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