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达沙替尼治疗 CML 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025-08-05

达沙替尼治疗 CML 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强效抑制 BCR-ABL 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白血病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实现疾病控制。其作用机制具有特异性强、抑制谱广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靶向抑制 BCR-ABL 融合蛋白

CML 的发病根源是 9 号和 22 号染色体易位形成费城染色体(Ph),产生异常的 BCR-ABL 融合基因,编码具有持续活性的酪氨酸激酶。这种异常激酶会持续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 RAS/MAPK、PI3K/AKT 等),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受阻,形成白血病细胞克隆。

达沙替尼能特异性结合 BCR-ABL 激酶的 ATP 结合位点,通过竞争性抑制 ATP 与激酶的结合,阻断激酶的磷酸化活性,从而终止下游信号传导。与一代 TKI 伊马替尼相比,达沙替尼对 BCR-ABL 的抑制活性更强,亲和力约为伊马替尼的 300 倍,即使在低浓度下也能有效抑制激酶活性,快速降低白血病细胞负荷。

二、覆盖 ABL 激酶的多构象抑制

ABL 激酶存在活性构象和非活性构象两种状态,传统 TKI(如伊马替尼)主要结合非活性构象,易因激酶构象改变产生耐药。达沙替尼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同时结合 ABL 激酶的两种构象,无论激酶处于活性或非活性状态,均可与其稳定结合并抑制活性。这种 “双构象抑制” 特性使其能有效应对因激酶构象变化导致的耐药,对多种 BCR-ABL 激酶域突变(如 Y253H、E255K/V、F317L 等)仍保持抑制作用,仅对 T315I 突变无效。

三、抑制其他相关激酶的协同作用

除 BCR-ABL 外,达沙替尼还能抑制 SRC 家族激酶(如 SRC、LYN、HCK 等)。在 CML 中,SRC 家族激酶常被异常激活,参与白血病细胞的存活、黏附和迁移过程,且可能与 BCR-ABL 形成交叉信号通路,促进耐药发生。达沙替尼对 SRC 家族激酶的抑制作用可阻断这一协同信号,增强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果,减少耐药克隆的形成,尤其在疾病进展期(加速期、急变期)能发挥更全面的抗肿瘤作用。

四、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周期阻滞

达沙替尼通过阻断 BCR-ABL 下游信号通路,可直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一方面,它能下调抗凋亡蛋白(如 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如 BAX)的活性,激活 caspase 家族蛋白酶级联反应,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另一方面,达沙替尼可抑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如 Cyclin D1)的表达,使白血病细胞停滞于 G1 期,阻止其进入分裂增殖阶段,从而减少白血病细胞数量。

五、对造血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CML 白血病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重塑造血微环境,促进自身存活和耐药。达沙替尼能抑制白血病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减少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降低骨髓微环境中炎症因子(如 IL-6、TNF-α)的水平,改善正常造血功能,帮助恢复骨髓的正常造血秩序,这也是其能快速改善患者血常规指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

达沙替尼治疗 CML 的核心机制是强效、多构象抑制 BCR-ABL 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同时抑制 SRC 家族激酶,通过阻断下游增殖信号、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及调节造血微环境等多重作用,实现对白血病细胞的精准打击。其独特的双构象抑制特性使其能克服多种耐药突变,为不同阶段 CML 患者(包括新诊断和伊马替尼耐药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是临床治疗 CML 的重要药物。

上一篇:印度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的 BCR-ABL 抑制强度有何差异?
下一篇:印度达沙替尼能否用于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