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沙替尼作为 CYP3A4 酶的底物和弱抑制剂,与多种药物存在代谢或药效学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或增加风险,临床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类相互作用及应对措施。
CYP3A4 是达沙替尼代谢的关键酶,其活性受其他药物影响显著:
强抑制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等会使达沙替尼血药浓度升高 2-3 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联用时需将剂量降低 50%,或更换为非 CYP3A4 抑制的替代药物(如阿奇霉素)。
强诱导剂:利福平、苯妥英、卡马西平等会加速代谢,使血药浓度降低 40%-60%,可能导致疗效不足。应尽量避免联用,必要时将达沙替尼剂量增加 50%-100% 并加强疗效监测。
中效调节剂:氟康唑、地尔硫䓬等需根据血药浓度微调剂量,通常无需大幅调整。
联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华法林:可能导致 INR 波动,需每周监测 INR 并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升高。
肝素类:低分子肝素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但合并血小板减少或有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者需谨慎。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叠加抑制血小板功能,非必需时避免联用;必要时选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mg / 日)并加强出血监测。
达沙替尼吸收依赖酸性环境,胃酸抑制剂可能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PPIs(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显著降低吸收 30%-40%,应尽量避免联用;必须使用时需间隔至少 2 小时,或换用 H2 受体拮抗剂。
H2 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影响较小,但仍需间隔 1-2 小时服用。
抗酸剂(含铝、镁):需间隔 2 小时以上服用,避免影响药物崩解吸收。
激素类药物:泼尼松等长期联用可能轻度降低血药浓度,无需调整剂量但需监测疗效。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可能增加肾毒性,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必要时调整剂量。
NSAIDs(布洛芬、萘普生):增加胃肠道出血和肾损伤风险,建议用对乙酰氨基酚替代,避免长期联用。
达沙替尼与 CYP3A4 调节剂、抗凝药、胃酸抑制剂等存在显著相互作用,临床需通过合理选择药物、调整剂量及加强监测,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