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乐伐替尼(Lenvatinib)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物,通过精准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相关的多个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它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尤其在肝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疗效,是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重要药物之一。
从药物分类来看,乐伐替尼属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同时兼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其核心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VEGFR3),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充足的血液供应,而新生血管是肿瘤获取营养和氧气的 “通道”,乐伐替尼通过抑制这一过程,能切断肿瘤的 “营养线”,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乐伐替尼还是典型的多靶点药物,除 VEGFR 外,它还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α(PDGFRα)、干细胞因子受体(KIT)以及 RET 原癌基因等多个靶点。这些靶点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 FGFR 过度激活会导致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而 KIT 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通过同时抑制多个靶点,乐伐替尼能更全面地阻断肿瘤的信号传导通路,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乐伐替尼的适应症覆盖多种恶性肿瘤,进一步体现了其多靶点药物的特性。它已被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用于:
从药物研发和上市背景来看,乐伐替尼由日本卫材(Eisai)公司研发,2015 年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随后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广。原研药商品名为 “乐卫玛”,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生产其仿制药,包括印度、孟加拉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作为靶向药,乐伐替尼与化疗药物相比,具有精准性高、副作用相对可控的优势,它主要针对肿瘤细胞或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定靶点,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因此患者的耐受性更好。
不过,作为多靶点药物,乐伐替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作用靶点广泛,它可能会对正常组织的血管生成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引发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副作用,这也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的常见问题。临床使用中需通过定期监测和剂量调整来管理这些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
总之,乐伐替尼是一种机制明确、靶点多样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为核心作用,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精准靶向的特性为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而对副作用的科学管理则进一步提升了其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