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塞利尼索作为新型口服核输出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尤其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选择,其疗效因患者治疗线数和联合方案不同而有所差异。
针对接受过至少 4 线治疗且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 CD38 单抗均耐药的复发 / 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Xd 方案)是核心挽救方案。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方案的客观缓解率达 25%-30%,其中完全缓解率约 2%-3%,部分缓解率 23%-27%。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约 4 个月,部分患者可获得超过 1 年的持久缓解。
这类患者通常已无标准治疗选择,塞利尼索的应用能为约 1/4 的患者带来疾病控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骨痛、贫血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即使是对 5 种以上药物耐药的极端难治患者,仍有 15%-20% 的客观缓解率,体现了其克服耐药的独特优势。
在既往接受过 1-3 线治疗的复发患者中,塞利尼索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XVd 方案)疗效更显著。Ⅲ 期临床试验显示,该联合方案的客观缓解率达 60% 以上,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超过 30%,显著高于单纯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9 个月,比对照组延长 3-4 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40%。
对于免疫调节剂敏感的复发患者,塞利尼索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方案也显示出良好活性,客观缓解率达 55%-6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8-10 个月,适合无法耐受静脉化疗或对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的患者。联合方案通过机制互补增强抗肿瘤作用,同时降低单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在早期复发阶段(1-2 线治疗失败后),塞利尼索联合方案的客观缓解率可达 50%-6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8-12 个月,接近其他常用挽救方案疗效。随着治疗线数增加,疗效逐渐下降,4 线及以上治疗的客观缓解率降至 25%-30%,但仍高于安慰剂组(约 5%),显示其在难治阶段的临床价值。
塞利尼索对高危遗传学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也有一定疗效。伴有 t (4;14)、del (17p) 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接受塞利尼索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约 20%-25%,虽低于标危患者,但能为这类预后差的患者提供疾病控制机会。
塞利尼索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密切相关,通过预防性用药和剂量调整可维持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实践显示,采用每周 2 次、每次 80mg 的标准剂量,配合止吐药预防恶心,大多数患者可耐受治疗并获得疗效。因不良反应调整剂量的患者,疗效虽略有下降(客观缓解率降低 5%-10%),但仍能保持疾病控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减少约 1-2 个月。
长期治疗数据显示,持续使用塞利尼索至疾病进展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可达 8-10 个月,优于放弃治疗或仅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3-4 个月),尤其对获得部分缓解以上疗效的患者,总生存期可延长至 12-15 个月。
塞利尼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因治疗阶段和联合方案而异:在 1-3 线复发患者中,联合方案客观缓解率 50%-6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8-12 个月;在 4 线及以上多重耐药患者中,客观缓解率 25%-30%,为部分难治患者带来疾病控制。其独特优势在于对多重耐药患者有效,与现有药物无交叉耐药,口服联合方案便捷可行。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既往治疗史和体能状态选择合适方案,通过剂量优化和支持治疗平衡疗效与安全性,最大化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