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乐伐替尼为用户解答获批用于肝细胞癌的依据是什么?

2025-08-08

乐伐替尼获批用于肝细胞癌的核心依据

乐伐替尼获批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核心依据是国际多中心 III 期REFLECT 研究的突破性结果。该研究证实其疗效不逊于传统标准药索拉非尼,且在肿瘤控制等关键指标上更优,同时安全性可控。以下从关键数据和核心逻辑展开说明:

一、关键试验:REFLECT 研究的设计与目标

在乐伐替尼获批前,索拉非尼是唯一一线治疗 uHCC 的靶向药,但存在缓解率低(仅 2%-3%)、疾病控制时间短等问题。REFLECT 研究(NCT01761266)作为随机、开放标签的国际多中心 III 期试验,纳入全球 954 例 uHCC 患者(Child-Pugh A 级,未接受过系统治疗),按 1:1 随机分入乐伐替尼组(按体重 12mg / 日或 8mg / 日)或索拉非尼组(400mg / 日,分 2 次),对比二者疗效与安全性,核心目标是验证乐伐替尼的非劣效性。

二、核心疗效:生存期非劣效,肿瘤控制显著更优

1. 总生存期(OS)达到非劣效标准

OS 是抗癌药疗效的 “金标准”。结果显示,乐伐替尼组中位 OS 为13.6 个月,索拉非尼组为12.3 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2),但乐伐替尼达到预设非劣效界值(HR=1.08),证明其在延长生存期上不逊于索拉非尼。

2. 次要终点全面占优

  • 无进展生存期(PFS):乐伐替尼组中位 PFS 为 7.4 个月,显著长于索拉非尼组的 3.7 个月(HR=0.66,P<0.001),患者肿瘤不进展时间延长近 1 倍;

  • 客观缓解率(ORR):按 mRECIST 标准,乐伐替尼组 ORR 达 24.1%,是索拉非尼组(9.2%)的 2.6 倍(P<0.001),完全缓解率也更高(1.3% vs 0.4%);

  • 疾病进展时间(TTP):乐伐替尼组中位 TTP 为 8.9 个月,显著长于索拉非尼组的 3.7 个月(HR=0.63,P<0.001)。

三、亚组分析:贴合中国患者需求

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肝癌多由乙肝病毒(HBV)引起,REFLECT 亚组数据显示:


  • 亚太人群中,乐伐替尼组中位 OS 达 15.0 个月,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组的 10.2 个月(HR=0.73);

  • HBV 相关肝癌患者中,乐伐替尼组中位 OS 为 14.9 个月,索拉非尼组为 10.2 个月(HR=0.72),针对性获益明显。

四、安全性:可控且耐受性良好

乐伐替尼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42%)、腹泻(39%)等,多为 1-2 级,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可管理。3-4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索拉非尼相近(63% vs 59%),但手足皮肤反应(8% vs 52%)和疲劳(12% vs 18%)发生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优。

五、监管机构认可

基于上述数据,乐伐替尼于 2018 年先后获日本、美国、中国等多国监管机构批准,成为 uHCC 一线治疗新选择。其获批核心逻辑是:生存期非劣效于标准治疗,肿瘤控制效果显著更优,安全性可控,且对乙肝相关肝癌等高发人群获益明确,填补了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

上一篇:关于印度乐伐替尼为用户解答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如何?
下一篇:关于印度克唑替尼为用户解答在国内外的获批情况如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