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帕妥珠单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5 2025-08-13
西妥昔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与 RAS 基因状态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不推荐将其用于 RAS 突变型结直肠癌患者,具体依据如下:
西妥昔单抗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通过与 EGFR 结合阻断下游信号通路(如 RAS/RAF/MEK/ERK 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RAS 基因(包括 KRAS 和 NRAS)是 EGFR 通路的关键下游分子,正常情况下需与 EGFR 激活信号结合才能启动通路;若 RAS 发生突变(如 KRAS 第 2、3、4 外显子或 NRAS 对应位点突变),会导致通路持续激活,且不受 EGFR 上游信号调控。此时西妥昔单抗无法阻断突变 RAS 介导的信号传导,治疗效果显著下降。
多项 III 期临床研究证实 RAS 状态对西妥昔单抗疗效的决定性影响:
CRYSTAL 研究:在 RAS 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FOLFIRI)较单纯化疗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9 个月 vs 8.4 个月)和总生存期(23.5 个月 vs 20.0 个月);但在 RAS 突变型患者中,联合治疗未带来生存获益,中位总生存期甚至低于单纯化疗组(17.0 个月 vs 18.3 个月)。
OPUS 研究:类似结果显示,RAS 野生型患者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中获益显著,而 RAS 突变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36% vs 40%)和生存期无改善,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基于这些证据,国内外指南均明确将 RAS 野生型作为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RAS 突变型被列为不适用人群。
RAS 突变需进一步明确突变位点和类型:
主要突变位点:KRAS 第 2 外显子(如 G12D、G12V)是最常见类型,占 RAS 突变的 70%~80%,此类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几乎无获益;
少见突变:KRAS 第 3、4 外显子或 NRAS 突变虽发生率较低(约 10%~15%),但临床研究显示这些突变同样会导致西妥昔单抗耐药,因此均被纳入 “RAS 突变型” 范畴,不推荐使用;
野生型定义: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认 KRAS 和 NRAS 均无上述突变,仅此类患者可考虑西妥昔单抗治疗。
治疗前检测:所有考虑使用西妥昔单抗的结直肠癌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 RAS 基因检测(包括 KRAS 和 NRAS 第 2、3、4 外显子),明确突变状态;
RAS 突变型患者的替代方案:此类患者应选择不含西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如联合贝伐珠单抗的化疗方案,或根据其他分子标志物(如 BRAF 状态)选择个体化治疗;
特殊情况的考量:对于 RAS 状态不明或检测结果存疑的患者,暂不推荐使用西妥昔单抗,需重复检测明确状态后再决定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和资源浪费。
目前尚无证据支持西妥昔单抗在 RAS 突变型患者中的获益,但部分研究探索了联合治疗的可能性:如西妥昔单抗与 RAS 抑制剂联用是否可逆转耐药,但此类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进入临床实践。因此,现阶段临床需严格遵循指南,不建议将西妥昔单抗用于 RAS 突变型结直肠癌患者。
综上,西妥昔单抗不适用于 RAS 突变型结直肠癌患者,RAS 基因检测是筛选获益人群的关键,临床需根据突变状态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