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巴瑞克替尼与甲氨蝶呤联用是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案,两者作用机制互补(JAK 抑制 + 叶酸代谢阻断),可增强抗炎效果,但联用期间需严格关注安全性风险,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感染筛查
联用前必须排查活动性感染,包括:
结核菌素试验(PPD)或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如 QFT),排除潜伏性结核感染,若结果阳性需先完成抗结核治疗(通常 9 个月);
乙肝五项(HBsAg、抗 - HBc)和丙肝抗体检测,慢性乙肝 / 丙肝患者需病毒载量控制后再联用;
排查活动性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及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HIV),待感染控制后再启动治疗。
肝肾功能评估
甲氨蝶呤主要经肝脏代谢,巴瑞克替尼部分经肾脏排泄,联用前需检测:
肝功能:ALT、AST、胆红素,若 ALT/AST 超过正常上限 2 倍,需暂缓联用,查明原因(如非酒精性脂肪肝)并控制后再用药;
肾功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60ml/min 时,巴瑞克替尼需减量(从 4mg / 日降至 2mg / 日),eGFR<30ml/min 时禁用。
血液系统与血栓风险
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若白细胞<3.0×10⁹/L 或血小板<100×10⁹/L,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同时评估血栓风险(如肥胖、高血压、既往血栓史),高风险患者需权衡利弊后慎用。
常规剂量方案
巴瑞克替尼:推荐 2mg / 日(口服,每日固定时间),若治疗 8 周后疗效不佳且耐受性良好,可增至 4mg / 日;
甲氨蝶呤:每周 7.5-20mg(口服或皮下注射),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每周服用叶酸(5-10mg)以减少黏膜损伤。
特殊情况剂量调整
若联用后出现 ALT/AST 升高至正常上限 3-5 倍,甲氨蝶呤需暂停或减量(如从 15mg / 周降至 10mg / 周),巴瑞克替尼暂不调整,待肝功能恢复后再逐步恢复剂量;
出现血小板<50×10⁹/L 时,需暂停巴瑞克替尼,甲氨蝶呤减量,待血小板>75×10⁹/L 后重启巴瑞克替尼(2mg / 日)。
感染风险
联用可能增加感染发生率(如鼻咽部感染、肺炎),需注意:
用药期间若出现发热(体温≥38.3℃)、咳嗽、咽痛等症状,立即暂停联用并排查感染,细菌感染需用广谱抗生素,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需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
避免接触活疫苗(如麻疹、水痘疫苗),建议联用前完成所有灭活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
肝功能异常
每 4-8 周监测肝功能,若 ALT/AST 升至正常上限 5 倍以上,需立即停用两药,直至指标恢复正常;若反复异常,需评估是否适合继续联用(可能需换用不含甲氨蝶呤的方案)。
血液系统异常
每月监测血常规,若出现白细胞<2.0×10⁹/L 或中性粒细胞<1.0×10⁹/L,暂停巴瑞克替尼,甲氨蝶呤减量;血小板<50×10⁹/L 时,两药均需暂停,待指标回升后再低剂量重启。
血栓与胃肠道反应
血栓:若出现下肢肿胀、胸痛、呼吸困难,需排查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确诊后立即停药并抗凝治疗;
胃肠道:联用可能增加胃溃疡风险,建议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出现腹痛、黑便时及时做胃镜检查。
老年患者(≥65 岁)
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和感染风险较高,建议:
巴瑞克替尼起始剂量 2mg / 日,甲氨蝶呤不超过 15mg / 周;
每 4 周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缩短随访间隔。
妊娠与哺乳期
妊娠期:甲氨蝶呤可能致畸,巴瑞克替尼对胎儿安全性未知,联用期间需严格避孕,计划怀孕前需停用甲氨蝶呤至少 3 个月、巴瑞克替尼至少 1 周;
哺乳期:两药均可经乳汁分泌,建议停药后再哺乳。
长期联用评估
每 3-6 个月评估疗效(如 DAS28 评分、关节影像学),若持续达到临床缓解(DAS28<2.6),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逐步减量(如巴瑞克替尼从 2mg / 日降至 1mg / 日,甲氨蝶呤从 15mg / 周降至 10mg / 周),但需避免突然停药以防复发。
综上,巴瑞克替尼与甲氨蝶呤联用需以严格的基线筛查为前提,规范剂量调整,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尤其关注感染、肝功能和血栓风险。患者需遵医嘱定期随访,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以确保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