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瑞格菲尼作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可能引发多系统不良反应,临床需重点关注以下常见类型:
手足综合征(掌跖红肿疼痛综合征)
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 45%-60%,表现为手掌和足底对称性红斑、肿胀、刺痛或麻木,严重时可出现水疱、脱皮甚至溃疡。多在用药第 1-2 个周期出现,与药物在手足部位蓄积刺激皮肤角质细胞有关。轻度症状可通过涂抹润肤霜、穿软底鞋缓解;中重度需暂停用药并调整剂量。
皮疹与皮肤干燥
约 30% 患者出现全身性斑丘疹或红斑,伴瘙痒,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皮肤干燥、脱屑也较常见,需加强保湿护理,避免抓挠引发感染。严重皮疹(如大面积脱落)需停药并给予抗组胺药或激素治疗。
腹泻
发生率约 30%-40%,多为轻中度,表现为每日排便次数增加(>3 次 / 日)。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与药物刺激肠道黏膜有关。患者需避免油腻、生冷食物,轻度腹泻可服用蒙脱石散;严重腹泻(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暂停用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恶心与呕吐
发生率约 20%-25%,多为轻度,与药物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相关。建议与低脂餐同服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口服止吐药(如昂丹司琼)。若出现持续性呕吐导致进食困难,需调整剂量或短暂停药。
高血压
发生率约 25%-35%,多在用药后 2-4 周出现,与药物抑制 VEGFR 导致血管收缩有关。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基线血压升高者需提前用降压药控制;用药期间血压≥140/90mmHg 时,需及时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降压药,严重高血压(≥160/100mmHg)需暂停用药。
出血风险增加
约 5%-10% 患者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轻度出血,少数可发生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咯血),与药物抑制血管生成影响凝血功能有关。有出血病史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的患者需慎用,出现严重出血需立即停药并止血治疗。
乏力与食欲下降
发生率约 40%-50%,表现为持续疲劳、活动耐力下降,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患者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少量多餐,必要时补充营养剂;严重乏力影响日常生活时,需评估是否调整剂量。
肝功能异常
约 10%-15% 患者出现 ALT、AST 升高,少数可发展为重度肝损伤(胆红素升高)。用药前需确认肝功能正常(Child-Pugh A 级),治疗期间每 2 周监测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 3 倍时需暂停用药,直至恢复正常。
疼痛症状
包括关节痛、肌肉痛及腹痛,发生率约 20%-30%,与药物影响组织修复或肿瘤退缩相关。轻度疼痛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严重疼痛需评估病因并调整治疗。
甲状腺功能异常
少数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约 5%),表现为怕冷、乏力、体重增加,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后补充左甲状腺素治疗。
多数不良反应在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后可缓解,临床遵循 “预防为先、及时干预” 原则:
用药前筛查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肝病病史);
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血压、肝功能、血常规);
出现不良反应时按严重程度分级处理(轻度对症治疗、中重度暂停或减量)。
患者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因忽视症状导致严重后果。总体而言,瑞格菲尼的不良反应可控,通过规范监测和管理,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