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时机需结合疾病阶段,主要用于复发进展期、特定一线场景及姑息治疗,需严格遵循临床规范。
复发是胶质母细胞瘤常见特征,约 60%-70% 患者 1 年内进展,此时贝伐珠单抗是首选治疗之一。
影像学证实肿瘤进展(增强病灶扩大或新发病灶);
一线放化疗(替莫唑胺 + 放疗)失败或不耐受;
无严重出血、未控高血压等禁忌,体能良好(KPS≥60 分)。
客观缓解率 20%-30%,疾病控制率超 60%,快速缓解颅高压症状;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4-6 个月,较传统化疗翻倍,部分达 8-10 个月;
减少激素用量,降低感染、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风险。
一线治疗中贝伐珠单抗非标准方案,仅高危进展风险患者考虑联合。
肿瘤直径>5cm 或跨越中线的广泛浸润病灶;
术后残余病灶>1cm;
分子分型为间充质型(预后差、易早期进展)。
联合放疗 + 替莫唑胺可延长 PFS 2-3 个月(从 6-7 个月至 8-10 个月),但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能延缓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减少脑水肿并发症。低危患者(如完全切除、MGMT 甲基化)获益有限,不常规推荐。
晚期无法根治时,贝伐珠单抗可作为姑息手段改善症状。
肿瘤进展致严重脑水肿、颅高压,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反复癫痫、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无力等)需快速控瘤;
不适合手术 / 放疗,或多线治疗后无其他方案。
减轻脑水肿,降低甘露醇和激素用量,维持基本生活能力。70% 患者颅高压症状缓解,激素用量减少 50% 以上。
3 个月内脑出血 / 脑梗塞病史;
血压>160/100mmHg 未控制或重度蛋白尿;
肿瘤侵犯大血管(如大脑前 / 中动脉主干)。
严重副作用(脑出血发生率 2%-3%、动脉血栓等);
治疗后病灶扩大>25% 或新发病灶;
体能恶化(KPS<60 分)无法耐受治疗。
推荐 10mg/kg 每 2 周给药,直至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
复发患者单药使用,一线高危者联合替莫唑胺 + 放疗。
每 6-8 周增强 MRI 评估病灶;
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高血压需及时控制;
关注新发头痛、意识障碍,排查出血或进展。
贝伐珠单抗核心使用时机为复发进展期,是此时首选;一线仅推荐高危患者联合;晚期可姑息改善症状。临床需结合分期、病灶特征及患者状态精准选择,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延缓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