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达沙替尼能抑制哪些常见的 CML 耐药突变?

2025-08-05

达沙替尼能抑制哪些常见的 CML 耐药突变?

达沙替尼作为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中多种常见的 BCR-ABL 激酶域耐药突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广泛的突变覆盖能力是其用于伊马替尼耐药患者的核心优势,具体可抑制的常见耐药突变如下。

一、P 环区域突变

P 环区域(ABL 激酶第 244-255 位氨基酸)是耐药突变的高发区域,达沙替尼对该区域多数突变有效:


  • Y253H 突变:这是伊马替尼耐药的常见突变之一,会破坏伊马替尼与激酶的结合位点,导致药物失效。达沙替尼对 Y253H 突变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 3nmol/L,仍保持强效抑制活性,临床数据显示携带该突变的患者换用达沙替尼后,约 40% 可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

  • E255K/V 突变:E255K 和 E255V 突变通过改变激酶构象降低伊马替尼亲和力,达沙替尼对这两种突变的 IC50 分别约为 1nmol/L 和 2nmol/L,抑制效果显著,是应对此类突变的首选药物之一;

  • Q252H 突变:该突变会影响伊马替尼的结合稳定性,达沙替尼对其抑制活性不受影响,可有效阻断突变激酶的信号传导。

二、羧基末端 lobe 区域突变

羧基末端 lobe 区域(第 315-351 位氨基酸)的突变也较常见,达沙替尼对此类突变的抑制效果突出:


  • F317L 突变:该突变通过空间位阻阻碍伊马替尼结合,达沙替尼因作用构象灵活,对 F317L 突变的 IC50 约为 5nmol/L,仍能有效抑制,临床中携带该突变的患者换用达沙替尼后缓解率可达 35% 以上;

  • M351T 突变:此突变虽对伊马替尼敏感性降低,但达沙替尼对其抑制活性不受影响,可维持高效抑制作用;

  • H396P 突变:该突变会影响激酶的催化活性构象,达沙替尼凭借双构象抑制特性,对其仍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三、其他常见突变

除上述区域外,达沙替尼对以下突变也有抑制作用:


  • V299L 突变:位于激酶活化环附近,伊马替尼对该突变抑制能力下降,达沙替尼可通过稳定结合活性构象发挥抑制作用;

  • F359V/C 突变:这些突变会改变激酶的疏水口袋结构,达沙替尼因与激酶的结合位点更广泛,对其抑制活性不受显著影响;

  • L248V 突变:该突变通过改变 P 环构象导致伊马替尼耐药,达沙替尼对其 IC50 约为 2nmol/L,抑制效果稳定。

四、无法抑制的突变

需注意的是,达沙替尼对T315I 突变无效。T315I 突变位于激酶的 ATP 结合位点,会同时改变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的结合口袋结构,导致两种药物均无法有效结合,此类患者需选择第三代 TKI(如普纳替尼)或其他治疗方案。

临床意义与监测

达沙替尼对上述常见突变的广泛覆盖,使其成为伊马替尼耐药患者的关键治疗选择。临床中,建议耐药患者在换用达沙替尼前进行 BCR-ABL 激酶域突变检测,明确突变类型:若为 T315I 突变则需调整方案,若为上述可抑制的突变,达沙替尼可作为优选。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突变状态和 BCR-ABL 基因水平,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

总结

达沙替尼可有效抑制 CML 患者中常见的 Y253H、E255K/V、F317L、Q252H、M351T 等 BCR-ABL 耐药突变,尤其对 P 环区域和羧基末端 lobe 区域的多数突变抑制活性显著,这是其克服伊马替尼耐药的核心机制。但对 T315I 突变无效,临床应用中需结合突变检测结果精准选择,以最大化治疗获益。

上一篇:为什么印度达沙替尼对 T315I 突变无效?
下一篇:印度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的 BCR-ABL 抑制强度有何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