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达沙替尼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什么?
0 2025-08-05
达沙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 T315I 突变无效,核心原因在于该突变改变了 BCR-ABL 激酶的 ATP 结合口袋结构,导致药物失去关键结合位点,无法发挥抑制作用,具体机制如下:
BCR-ABL 激酶的 ATP 结合口袋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作用靶点,其中第 315 位苏氨酸(T315)是维持口袋结构的关键氨基酸。当 T315 突变为异亮氨酸(I315)时:
达沙替尼的抑制机制依赖于与 BCR-ABL 激酶的多位点结合:
T315I 突变不仅对达沙替尼耐药,对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一代 / 二代 TKI 均耐药,因其影响的是所有这类 TKI 的共同结合区域:
目前达沙替尼对 T315I 突变无有效抑制作用,临床需采用第三代 TKI(如普纳替尼)治疗,其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如引入三嗪环)绕过 T315I 突变位点,与激酶形成新的结合模式,从而克服耐药。这也进一步印证了 T315I 突变对达沙替尼结合位点的决定性影响。
T315I 突变通过改变 BCR-ABL 激酶 ATP 结合口袋的空间结构和关键结合位点,直接破坏了达沙替尼与靶点的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无法有效结合并发挥抑制作用。这种结构层面的根本改变使达沙替尼失去作用基础,成为其对该突变无效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