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纳武单抗与 PD-1 有什么关系?

2025-08-20

纳武单抗(Nivolumab)与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 - 1)存在特异性的靶向调控关系,这种关系是纳武单抗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核心基础。PD-1 作为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关键作用,而纳武单抗通过精准结合 PD-1,解除免疫抑制,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药物。

PD-1 是表达于 T 细胞、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主要功能是在免疫应答启动后发挥 “刹车” 作用,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PD-1 通过与配体 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 - 1)或 PD-L2 结合,传递免疫抑制信号,抑制 T 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毒性作用,维持免疫平衡。但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常高表达 PD-L1,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结合后,持续激活免疫抑制信号,导致 T 细胞无法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形成肿瘤免疫逃逸。

纳武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 IgG4 型单克隆抗体,其分子结构经过设计优化,能高度特异性地与 PD-1 结合。这种结合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仅针对 PD-1 分子,不与其他免疫检查点分子或受体发生交叉反应。纳武单抗与 PD-1 的结合位点位于 PD-1 的配体结合域,能竞争性阻断 PD-1 与 PD-L1/PD-L2 的相互作用,从而解除肿瘤细胞对 T 细胞的免疫抑制。

从分子机制来看,纳武单抗与 PD-1 的结合会引发构象变化,使 PD-1 无法与 PD-L1 形成功能性复合物。正常情况下,PD-L1 与 PD-1 结合后,会通过胞内段招募磷酸酶,导致 T 细胞受体相关信号分子去磷酸化,抑制 T 细胞活化。纳武单抗的结合阻止了这一过程,使 T 细胞受体信号能够正常传递,T 细胞得以维持活性状态,包括分泌干扰素 -γ、肿瘤坏死因子 -α 等细胞因子,增强细胞毒性 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纳武单抗与 PD-1 的结合还能逆转 T 细胞的 “耗竭” 状态。在慢性感染或肿瘤微环境中,持续的抗原刺激会导致 T 细胞逐渐耗竭,表现为 PD-1 等抑制性受体高表达、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杀伤功能下降。纳武单抗通过阻断 PD-1 信号,可重新激活耗竭的 T 细胞,恢复其增殖能力和效应功能,使 T 细胞能够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活化的 T 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印证了这一机制的重要性。

这种靶向结合关系使纳武单抗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与传统化疗不同,纳武单抗不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是通过恢复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发挥作用,因此具有更广谱的抗肿瘤活性,适用于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同时,由于其作用具有特异性,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不良反应相对可控,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在临床应用中,纳武单抗与 PD-1 的关系决定了其疗效与 PD-L1 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对于肿瘤组织 PD-L1 高表达的患者,PD-1/PD-L1 通路在免疫逃逸中作用更显著,纳武单抗阻断该通路后,T 细胞激活效果更明显,患者更易获得临床获益。但这并非绝对,部分 PD-L1 低表达或阴性患者也能通过纳武单抗治疗获益,可能与肿瘤微环境中其他免疫抑制因素被逆转有关。

纳武单抗与 PD-1 的结合还会影响免疫记忆的形成。激活的 T 细胞在清除肿瘤细胞后,会分化为记忆 T 细胞,当肿瘤复发时能迅速启动免疫应答。纳武单抗通过维持 T 细胞活性,有助于形成持久的免疫记忆,这也是部分患者能获得长期缓解的重要原因。临床数据显示,纳武单抗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可达数年,远长于传统治疗。

总之,纳武单抗通过特异性结合 PD-1,竞争性阻断 PD-1/PD-L1 通路,解除肿瘤免疫逃逸,重新激活 T 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这种靶向调控关系是纳武单抗发挥疗效的核心机制,也奠定了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为多种肿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上一篇:印度纳武单抗获批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
下一篇:印度替西罗莫司获批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