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德他尼(商品名:Caprelsa)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 RET 原癌基因,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目前主要用于特定类型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
凡德他尼通过抑制多个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相关的靶点发挥作用:
RET 激酶抑制:RET 基因突变或重排在甲状腺髓样癌中常见,凡德他尼可阻断 RET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其介导的下游信号(如 RAS/RAF/MEK、PI3K/AK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VEGFR 抑制:阻断 VEGFR-1、VEGFR-2、VEGFR-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肿瘤血供,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
EGFR 抑制:抑制 EGFR 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如 MAPK),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凡德他尼可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从而控制甲状腺髓样癌的进展。
凡德他尼的不良反应与其多靶点作用相关,部分毒性可能较严重,需密切监测:
心血管系统:
QT 间期延长(最受关注的毒性,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甚至尖端扭转型室速,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
高血压(发生率较高,可能需降压药控制,严重者需停药);
心力衰竭(少见但严重,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需及时评估心功能)。
胃肠道反应:
腹泻(常见,多为轻至中度,可对症使用止泻药);
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腹痛、便秘。
皮肤及附件反应:
皮疹(多为轻至中度,表现为痤疮样皮疹或红斑);
皮肤干燥、瘙痒;
脱发(轻度,可逆)。
其他:
用药前评估:
心电图(ECG)和电解质(尤其是血钾、镁):基线需检测 QT 间期,排除先天性长 QT 综合征患者(禁用);
血压:控制 baseline 高血压,避免用药后血压骤升;
肝功能:检测转氨酶、胆红素,排除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不推荐使用);
妊娠状态:凡德他尼可能致胎儿畸形,育龄女性用药期间需避孕,男性患者需采取避孕措施。
治疗中监测:
心电图与电解质:用药前 3 个月每 2 周监测 1 次,之后每 3 个月 1 次,若 QT 间期 > 500ms 需暂停用药;
血压:每周监测,若出现高血压需及时降压治疗;
肝功能:每月监测,若转氨酶升高超过 3 倍正常上限需停药;
出血症状:如出现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延长 QT 间期的药物合用(如抗心律失常药、喹诺酮类抗生素、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避免与强效 CYP3A4 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合用,可能升高凡德他尼血药浓度,增加毒性;
避免与强效 CYP3A4 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合用,可能降低疗效。
特殊人群:
哺乳期妇女:禁用,因药物可经乳汁分泌,对婴儿有害;
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加强监测(如 QT 间期、血压);
肾功能不全患者: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数据有限,需谨慎。
在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中,凡德他尼是首个获批的靶向药物。关键临床试验(如 ZETA 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凡德他尼可显著延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 30.5 个月 vs 19.3 个月),并改善客观缓解率(44% vs 1%)。其多靶点作用为 RET 突变相关肿瘤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但需严格管理其心血管毒性。
特别提醒:凡德他尼为处方药,且具有潜在严重毒性,必须在有经验的肿瘤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