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塞瑞替尼
8 2025-08-13
Palbociclib(帕博西尼)是一种口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 抑制剂,作为近年来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靶向药物,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明确的疗效,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R+/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Palbociclib 通过选择性抑制 CDK4 和 CDK6 激酶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在细胞周期中,CDK4/6 与细胞周期蛋白 D 结合,推动细胞从 G1 期进入 S 期,这一过程对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至关重要。Palbociclib 可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使肿瘤细胞停滞于 G1 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裂。这种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因此相较于传统化疗,其不良反应更为温和。
目前,Palbociclib 主要用于治疗 HR+/HER2 - 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在临床应用中,常与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联合作为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也可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多项 Ⅲ 期临床试验证实,联合方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部分研究显示中位 PFS 可延长一倍以上,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Palbociclib 为口服胶囊制剂,常见规格有 125mg、100mg 和 75mg。推荐剂量为每日 125mg,连续服用 21 天,随后停药 7 天,构成 28 天的治疗周期。用药时需整粒吞服,不可咀嚼、压碎或打开胶囊,建议与食物同服以提高药物吸收效率。治疗期间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调整剂量,如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可能需要暂停用药或降低剂量(如降至 100mg 或 75mg)。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 Palbociclib 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Ⅲ-Ⅳ 级)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建议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 1 天、第 14 天和第 21 天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若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轻度减少可密切观察,严重减少需暂停用药,待指标恢复后调整剂量。
其他常见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腹泻、脱发等,多为轻至中度。疲劳症状可通过合理休息缓解;恶心、腹泻可通过饮食调整(如清淡饮食、少量多餐)或对症用药(如止吐药、止泻药)改善;脱发通常在治疗后期出现,程度较轻,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用药前需评估患者的骨髓功能,确保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治疗期间需避免与强效 CYP3A 抑制剂(如酮康唑、克拉霉素)联用,以免增加药物暴露量和不良反应风险,若必须联用需降低 Palbociclib 剂量;有肝脏或肾脏功能损伤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并加强监测。
此外,Palbociclib 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育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至少 3 周内需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男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至少 14 周内也需采取避孕措施。
Palbociclib 作为 CDK4/6 抑制剂的代表药物,通过精准靶向细胞周期通路,显著改善了 HR+/HER2 -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遵循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加强副作用监测与管理,以实现最佳的治疗获益。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