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帕妥珠单抗

2025-08-03

帕妥珠单抗:HER2 阳性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向药物

在恶性肿瘤精准治疗领域,帕妥珠单抗作为 HER2 靶向治疗的关键药物,凭借明确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已成为 HER2 阳性乳腺癌、胃癌等肿瘤治疗的重要选择。从作用机制到临床应用,从用法规范到安全管理,帕妥珠单抗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优化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帕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聚焦于 HER2 受体信号通路的精准阻断。HER2 蛋白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在部分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通过激活下游增殖信号促进肿瘤生长。帕妥珠单抗能特异性结合 HER2 受体的胞外结构域 Ⅱ,阻止 HER2 与其他 HER 家族成员形成异源二聚体,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信号。与其他 HER2 靶向药相比,其独特优势在于结合位点与曲妥珠单抗不重叠,二者联合可形成 “双重阻断” 效应,显著增强对 HER2 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帕妥珠单抗的获批适应症主要集中在 HER2 阳性肿瘤。在 HER2 阳性乳腺癌治疗中,可用于新辅助治疗,与曲妥珠单抗、化疗联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尤其适用于肿瘤负荷较大或希望保乳的患者;针对高复发风险的 HER2 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进行 1 年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还可与曲妥珠单抗、化疗联合,用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在胃癌治疗中,与曲妥珠单抗、顺铂及氟尿嘧啶类化疗联合,用于 HER2 阳性转移性胃癌的一线治疗,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新的生存获益。

帕妥珠单抗仅通过静脉输注给药,无皮下注射剂型。剂量采用 “负荷 + 维持” 模式,首次负荷剂量为 840mg,静脉输注 60 分钟;后续每 3 周给予维持剂量 420mg,若首次输注无严重反应,输注时间可缩短至 30 分钟。疗程因治疗场景而异,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为 4-6 个周期,与化疗同步结束;乳腺癌辅助治疗为固定 12 个月,约 17 个周期,与曲妥珠单抗疗程一致;转移性乳腺癌和胃癌则持续给药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毒性或患者自愿停药。

安全性方面,帕妥珠单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毒性,以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为主要表现,发生率 3%-12%,多数可逆;输液反应在首次输注时易出现,表现为发热、寒战、皮疹等,发生率 10%-15%,预处理可降低风险;消化系统反应中腹泻、恶心较常见,联合化疗时发生率升高;血液毒性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在联合化疗时较明显,需警惕感染风险。治疗期间需重点监测心脏功能,治疗前及每 3 个月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确保基线≥50%;联合化疗时每 1-2 周复查血常规;每 1-2 个月检测肝肾功能;输液期间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尤其首次输注时。

随着原研药专利到期,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国内齐鲁制药的 QL1209 已获批上市,复宏汉霖的 HLX11 也进入上市冲刺阶段。这些生物类似药通过严格的质量对比和临床研究,证实与原研药在疗效、安全性上高度一致,价格降低 30%-50%,显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帕妥珠单抗的应用显著改变了 HER2 阳性肿瘤的治疗格局,生物类似药的普及进一步推动其从 “可及” 走向 “普惠”。临床使用中,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循规范,平衡疗效与安全,让其成为 HER2 阳性肿瘤患者的 “生存利器”。

上一篇:印度西妥昔单抗
下一篇:印度奥希替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