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硼替佐米临床应用核心要点速览
0 2025-08-17
乐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腹泻是其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约 40%-60%,其中 3 级及以上(每日排便次数较基线增加≥7 次或需住院治疗)发生率约 5%-15%。科学处理腹泻可减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保障治疗顺利进行,需结合分级评估、对症治疗和剂量调整综合干预。
乐伐替尼导致腹泻的机制主要与肠道黏膜损伤相关: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影响肠道微血管生成和黏膜修复功能,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
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减少营养物质吸收时间;
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引发渗透性腹泻。
高风险人群包括:既往有肠易激综合征或慢性腹泻病史者、高龄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致腹泻药物(如化疗药、抗生素)者。饮食不规律、进食刺激性食物会增加腹泻发生风险或加重症状。
分级标准:
1 级:每日排便次数较基线增加 1-2 次,无明显脱水或电解质异常;
2 级:每日排便次数较基线增加 3-6 次,伴轻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不影响日常活动;
3 级:每日排便次数较基线增加≥7 次,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补液,影响日常活动;
4 级:危及生命的腹泻(如休克、严重感染)。
监测重点: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稀便、水样便)及持续时间;观察有无脱水症状(口干、尿量减少、头晕)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乏力、肌肉痉挛);定期检测血常规和电解质(尤其钾、钠水平)。
饮食调整:采用低纤维、易消化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及乳制品;少食多餐,每日 5-6 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补充口服补液盐(ORS)预防脱水,每次排便后饮用 100-200ml。
生活护理: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以免刺激肠道。
药物干预:无需立即用药,若症状持续 24 小时未缓解,可服用蒙脱石散(3g / 次,每日 3 次)保护肠黏膜。
药物治疗:立即启用洛哌丁胺(首次 4mg,之后每次排便后服用 2m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6mg)抑制肠道蠕动;联合蒙脱石散增强止泻效果。
补液支持:每日口服补液盐 1000-2000ml,维持尿量>1500ml / 日;若口服困难,可静脉补液纠正轻度脱水。
监测调整:暂停高纤维饮食,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每 12 小时评估腹泻症状,记录药物疗效。
紧急处理:暂停乐伐替尼治疗,直至腹泻缓解至≤1 级;住院治疗,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低钾血症)。
强效止泻:洛哌丁胺足量使用,若无效可考虑奥曲肽(皮下注射,初始剂量 50μg,每 8 小时 1 次,根据疗效调整)抑制肠道分泌。
感染排查:送检粪便常规和培养,排除肠道感染;若合并感染,需加用针对性抗生素(如喹诺酮类)。
营养支持:严重腹泻者需短暂禁食,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能量;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1 级腹泻:维持原剂量,加强症状监测;
2 级腹泻持续>2 天或复发:剂量减少 4mg(如原 12mg 减至 8mg);
3 级腹泻首次发生:恢复至≤1 级后,剂量减少 4mg;
3 级腹泻再次发生或 4 级腹泻:永久停药或剂量降至最低有效剂量(如 4mg / 日)。
剂量调整需结合肿瘤治疗目标,若肿瘤进展风险高,可在腹泻控制后尝试原剂量重启,同时加强止泻预防措施。
用药前评估:识别高风险患者,提前进行饮食指导和腹泻护理教育;
预防性用药:既往发生过 2 级及以上腹泻的患者,再次用药时可预防性服用洛哌丁胺(2mg / 日);
肠道保护: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腹泻发生率;
患者教育:指导患者记录腹泻日记,掌握口服补液和基础止泻药物使用方法,出现 3 级及以上症状及时就医。
乐伐替尼相关腹泻的处理需遵循 “分级应对、快速止泻、预防脱水” 原则:轻度腹泻以饮食调整和基础止泻药为主;中重度腹泻需暂停用药,联合强效止泻药和静脉补液;根据腹泻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调整乐伐替尼剂量。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和患者教育,可有效降低腹泻对治疗的影响,保障靶向治疗的安全性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