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贝伐珠单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025-08-11

贝伐珠单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贝伐珠单抗的核心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具有高度靶向性和明确的生物学通路调控特征。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充足的血液供应,而 VEGF 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VEGF 主要参与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等生理性血管生成;但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会过度分泌 VEGF,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 VEGF 受体(VEGFR)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存活,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这些肿瘤新生血管结构紊乱、通透性高,不仅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气,还成为肿瘤细胞转移的 “通道”。

贝伐珠单抗作为重组人源化抗 VEGF 单克隆抗体,能与 VEGF(包括 VEGF-A、VEGF-B 等亚型)特异性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 - 抗体复合物。这种结合具有高度亲和力,可竞争性阻断 VEGF 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VEGFR 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 VEGFR 介导的下游信号传导(如 PI3K/AKT、RAS/RAF/MEK 等通路),直接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新生血管芽生。

除直接抑制血管生成外,贝伐珠单抗还能改善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肿瘤原有新生血管因 VEGF 过度刺激而呈现 “杂乱无章” 的状态,血管通透性高、血流灌注不均。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 VEGF,可使肿瘤血管趋于正常化:血管壁结构更完整,通透性降低,血流灌注更均匀。这种血管正常化作用能减少肿瘤组织间液压力,增加化疗药物、氧气等向肿瘤组织的递送效率,增强联合治疗的抗肿瘤效果。

此外,贝伐珠单抗还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发挥间接抗肿瘤作用。肿瘤血管异常会导致局部缺氧、酸中毒等恶劣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耐药基因表达。贝伐珠单抗通过改善血管灌注,缓解肿瘤缺氧状态,降低缺氧诱导因子(HIF)等促转移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侵袭转移潜能。同时,血管正常化还能改善免疫细胞向肿瘤组织的浸润,为免疫治疗创造更有利的微环境。

与传统化疗药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不同,贝伐珠单抗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是通过 “切断肿瘤营养供应”“改善肿瘤微环境” 的间接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具有独特的作用谱。其作用效果依赖于肿瘤组织中 VEGF 的表达水平,VEGF 高表达的肿瘤通常对贝伐珠单抗更敏感。

综上,贝伐珠单抗通过特异性结合 VEGF、阻断 VEGFR 信号传导、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改善肿瘤血管正常化及调节微环境等多重机制,实现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有效抑制,成为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经典药物。

上一篇:印度贝伐珠单抗获批用于哪些实体瘤?
下一篇:印度贝伐珠单抗是什么类型的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