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核心作用机制是特异性抑制异常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癌细胞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精准抑制肿瘤生长,其作用具有明确的靶点选择性,是肿瘤靶向治疗的典型代表。
一、针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作用机制
CML 的发病根源是染色体异常形成的 “费城染色体”,该染色体导致 BCR 基因与 ABL 基因融合,产生异常的 BCR-ABL 融合蛋白。这种蛋白具有持续活跃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会不断向细胞传递增殖信号,导致骨髓中异常粒细胞大量增殖,引发白血病。
格列卫能与 BCR-ABL 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位点特异性结合,就像 “钥匙插入锁孔”,直接阻断其磷酸化过程(即信号传递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会抑制下游信号通路(如 RAS-MAPK、PI3K-AKT)的激活,从而阻止异常粒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抑制其向其他器官浸润。临床研究显示,格列卫对 BCR-ABL 阳性细胞的抑制作用极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仅为 0.025μmol/L,而对正常细胞的酪氨酸激酶影响极小,因此副作用远小于传统化疗。
二、针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作用机制
GIST 的发生与 c-KIT 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约 85% 的患者存在该突变),突变后的 c-KIT 蛋白同样具有持续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刺激肿瘤细胞无限增殖。此外,部分 GIST 患者存在 PDGFRA 基因突变,其异常表达也会驱动肿瘤生长。
格列卫可同时抑制 c-KIT 和 PDGFRA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与 c-KIT 蛋白的 ATP 结合位点结合,阻止其自身磷酸化及下游信号(如 STAT3、MAPK)的传递,从而抑制 GIST 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对于 PDGFRA 突变型 GIST,格列卫同样能阻断其信号通路,尤其对 PDGFRA D842V 突变以外的类型效果显著(IC50 约 0.1μmol/L)。这也是格列卫成为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GIST 一线治疗药物的核心原因。
三、对其他肿瘤的作用机制
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中,格列卫的作用与 CML 类似,通过抑制 BCR-ABL 融合蛋白阻断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对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其发病与 COL1A1-PDGFB 融合基因相关,格列卫可抑制 PDGFB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控制肿瘤进展。
四、作用机制的特异性与优势
与传统化疗药物 “无差别攻击” 不同,格列卫的作用具有高度靶向性:仅针对异常激活的酪氨酸激酶(如 BCR-ABL、c-KIT、PDGFRA),对正常细胞的生理酪氨酸激酶影响微弱,因此能在高效抑制肿瘤的同时,减少对骨髓、胃肠道黏膜等正常组织的损伤。这种 “精准打击” 机制是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的关键,也奠定了其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地位。
综上,格列卫通过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中异常活跃的酪氨酸激酶,阻断其增殖信号通路,实现对 CML、GIST 等疾病的精准治疗,其作用机制的靶向性是其临床价值的核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