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巴瑞克替尼(Baricitinib)是一种具有明确靶向机制的Janus 激酶(JAK)抑制剂,隶属于小分子口服免疫调节药物范畴,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具有独特地位。其核心药理特性是通过精准抑制 JAK 信号通路,调控异常激活的免疫反应,从而缓解炎症损伤。
从分子作用机制来看,巴瑞克替尼属于选择性 JAK1/2 抑制剂。JAK 家族包含 JAK1、JAK2、JAK3 和 TYK2 四种亚型,它们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中分工不同:JAK1 参与白细胞介素 - 6(IL-6)、干扰素等促炎因子的信号传递;JAK2 与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及 IL-3 等细胞因子相关;JAK3 主要介导 IL-2、IL-15 等与免疫细胞活化相关的信号。巴瑞克替尼对 JAK1 和 JAK2 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 分别为 5.9nM 和 5.7nM),对 JAK3 和 TYK2 的抑制较弱(IC50>100nM),这种选择性使其在阻断炎症信号的同时,相对减少对免疫细胞发育(如 T 细胞、B 细胞)的影响,降低过度免疫抑制风险。
在药物化学分类中,巴瑞克替尼属于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其小分子结构使其能穿透细胞膜,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 JAK 激酶。与生物制剂(如单克隆抗体类抗风湿药)相比,这类口服小分子药物具有分子量小、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约 79%)、起效迅速(达峰时间 1-2 小时)等特点,且生产无需依赖生物工程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更易实现长期维持治疗。
从临床应用分类来看,巴瑞克替尼被明确归为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且属于 “靶向合成 DMARDs(tsDMARDs)” 子类。与甲氨蝶呤等传统非靶向 DMARDs 相比,其作用机制更精准,主要用于治疗对传统药物响应不佳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此外,基于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已在多个国家获批用于特应性皮炎(成人及青少年)、银屑病关节炎等适应症,且在 COVID-19 相关重症肺炎(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中也被临时授权使用,展现出跨疾病领域的应用潜力。
与其他 JAK 抑制剂(如托法替尼、乌帕替尼)相比,巴瑞克替尼的差异化特征在于:对 JAK2 的抑制活性使其在控制炎症的同时,可能对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疾病伴随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而对 JAK3 的低抑制性则可能降低对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感染风险略低于非选择性 JAK 抑制剂。但需注意,所有 JAK 抑制剂均存在血栓、感染及潜在 malignancy 风险,这与其对 JAK 通路的广泛影响相关。
综上,巴瑞克替尼是一类以 JAK1/2 为靶点的口服小分子靶向免疫调节剂,兼具精准抗炎与疾病修饰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通过平衡疗效与安全性,成为传统药物和生物制剂之外的重要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