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瑞克替尼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吗?

2025-08-01

巴瑞克替尼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且是目前临床中用于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对传统药物响应不佳的患者,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证实。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若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引发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虽能缓解部分症状,但约 30%-40% 的患者会出现治疗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情况,此时巴瑞克替尼等 JAK 抑制剂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

从作用机制来看,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 IL-6、TNF-α 等促炎细胞因子过度激活密切相关,这些细胞因子通过 JAK-STAT 信号通路引发滑膜炎症、免疫细胞浸润及关节损伤。巴瑞克替尼通过选择性抑制 JAK1 和 JAK2,阻断上述信号传导,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轻滑膜炎症,延缓关节结构破坏。这种精准的靶向作用使其能在控制症状的同时,发挥疾病修饰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巴瑞克替尼适用于成人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包括对一种或多种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疗效不佳,或因不良反应无法继续使用的患者。它可单药治疗,也可与甲氨蝶呤等传统药物联合使用,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调整。

多项 Ⅲ 期临床试验(如 RA-BEAM、RA-BUILD 等)证实了其疗效:治疗 12 周时,接受巴瑞克替尼(4mg / 日)治疗的患者中,约 50%-60% 达到 ACR20 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 2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约 20%-30%);治疗 24 周后,近 40% 的患者达到 ACR50 缓解,且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结构损伤进展明显减慢。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持续使用巴瑞克替尼可维持疗效达 5 年以上,且能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用法用量方面,巴瑞克替尼为口服给药,常规推荐剂量为每日 1 次,每次 2mg;对于病情较重或对 2mg 剂量响应不足的患者,可增至 4mg / 日,但需注意监测安全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如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推荐剂量为 2mg / 日,重度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建议使用。

安全性方面,巴瑞克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恶心、带状疱疹等,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至中度。需警惕的潜在风险包括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如肺结核)及实验室指标异常(如淋巴细胞减少、肝酶升高等)。因此,用药前需筛查结核感染及血栓风险,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感染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综上,巴瑞克替尼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尤其适用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患者,能显著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并加强安全性监测,以实现疗效与风险的平衡。

上一篇:巴瑞克替尼的用法是口服吗?
下一篇:巴瑞克替尼获批的适应症有哪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