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服用巴瑞克替尼期间若出现感染症状,需快速响应以避免感染扩散,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一旦出现持续发热(体温≥38℃)、咳嗽伴脓痰、咽喉肿痛、尿痛尿急、皮肤红肿化脓或口腔溃疡加重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停用巴瑞克替尼,切勿继续服药。同时记录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长及伴随表现(如寒战、乏力、呼吸困难),为就医提供准确信息。
需特别警惕 “非典型感染” 症状:如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长期低热(37.3-38℃)、夜间盗汗,可能提示结核或真菌感染;带状疱疹患者可能先出现局部疼痛,随后出现皮疹,需尽早识别。
尽快前往风湿免疫科或感染科就诊,告知医生巴瑞克替尼用药史及症状细节,必要时完善以下检查:
基础检查:血常规(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判断感染严重程度;
病原体检测:细菌感染需做痰培养、尿培养或血培养;病毒感染查流感病毒、EB 病毒抗体或核酸;结核筛查做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 CT;真菌感染需做真菌涂片或 G 试验;
影像学检查:咳嗽者查胸部 CT,排查肺炎;局部肿痛者做超声,判断是否有脓肿。
根据感染类型遵医嘱用药:
细菌感染:轻度感染(如尿路感染)可口服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重度感染(如肺炎、败血症)需静脉用广谱抗生素,待培养结果调整为敏感药物;
病毒感染:流感用奥司他韦,带状疱疹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疗程需足(带状疱疹通常 7-10 天);
结核感染:确诊后需启动规范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 + 利福平联合方案),疗程至少 6-9 个月;
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用氟康唑,曲霉菌感染需用伏立康唑等,治疗周期较长(通常数周)。
用药期间避免自行使用 “偏方” 或未经医嘱的抗生素,以免延误治疗或增加耐药风险。
感染完全消退(症状消失、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恢复正常)后,需由医生评估是否重启巴瑞克替尼:
轻度感染(如普通感冒、单纯尿路感染):感染控制后可直接恢复原剂量;
中度感染(如肺炎、带状疱疹):建议从2mg / 日低剂量重启,观察 2 周无异常后再考虑是否恢复原剂量;
重度感染(如败血症、结核活动):需感染控制稳定 1 个月以上,经多学科会诊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用药,且优先选择低剂量起始。
若感染反复发作(1 年内≥2 次),需重新评估巴瑞克替尼的适用性,可能需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感染治愈后,需加强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灭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建议在感染控制后接种(尤其≥50 岁患者);
生活防护: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糖尿病患者严格控糖,皮肤破损及时消毒;
定期监测:恢复用药后前 3 个月每 2 周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之后每月监测一次,及时发现感染苗头。
需注意:感染期间若同时使用激素(如泼尼松),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突然停用激素导致病情反跳;合并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时,可能需暂时停用或减量,待感染控制后再恢复。
总之,服用巴瑞克替尼期间出现感染症状需 “停、查、治、评” 四步走,及时干预多数感染可有效控制,切勿因担心病情反复而隐瞒症状或擅自继续用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