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戈非尼(Regorafenib)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通过同时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多个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其核心优势在于多靶点协同效应,可有效阻断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及微环境支持,临床用于结直肠癌、肝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以下从靶点分类及作用机制展开说明:
肿瘤的生长依赖新生血管提供营养和氧气,瑞戈非尼对血管生成关键受体的抑制是其核心作用之一:
VEGFR 家族(VEGFR1/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的核心驱动因子,通过结合 VEGFR1/2/3 激活下游信号,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瑞戈非尼可竞争性结合 VEGFRs 的 ATP 结合位点,阻断 VEGF 介导的信号传导,直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减少营养供应。
TIE2(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 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与配体结合后维持血管稳定性。肿瘤血管依赖 TIE2 信号维持结构和功能,瑞戈非尼抑制 TIE2 可破坏肿瘤血管的稳定性,导致血管渗漏、功能异常,进一步阻断营养运输。
PDGFR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β):PDGF 通过激活 PDGFRβ 促进血管周围平滑肌细胞和周细胞募集,稳定血管结构。瑞戈非尼抑制 PDGFRβ 可削弱血管壁支持,导致肿瘤血管结构紊乱,降低血流灌注。
瑞戈非尼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内调控增殖和存活的信号通路:
RAF 激酶家族(BRAF、c-RAF):RAF 是 MAPK 通路的关键分子,BRAF 突变(如 V600E)在多种肿瘤中常见,可持续激活 MAPK 通路,驱动细胞异常增殖。瑞戈非尼通过抑制 BRAF 及下游 c-RAF 的激酶活性,阻断 MAPK 信号级联反应,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KIT 与 RET:KIT 和 RET 均为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胃肠道间质瘤、甲状腺癌等肿瘤中常发生突变或过表达,通过激活 PI3K/AKT、MAPK 等通路促进细胞存活。瑞戈非尼可抑制其激酶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FGFR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FGFR1 被配体激活后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调控,在部分实体瘤中过表达或突变。瑞戈非尼对 FGFR1 的抑制可减少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输入。
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等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支持肿瘤进展,瑞戈非尼对此类靶点的抑制可改善微环境:
瑞戈非尼通过精准抑制血管生成(VEGFR、TIE2、PDGFRβ)、肿瘤细胞增殖(RAF、KIT、RET、FGFR1)及微环境调控(CSF1R)等多类靶点,实现 “断供、抑增、调环境” 的协同抗癌效应。这种多靶点特性不仅扩大了其适用瘤种范围,还能降低单一通路耐药风险,为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