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吉瑞替尼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用药频率如何?
0 2025-08-17
沙利度胺是目前治疗麻风病相关急性炎症并发症 ——麻风病结节性红斑(ENL) 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围绕抗炎、免疫调节及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展开,具体如下:
ENL 的核心病理特征是机体对麻风杆菌抗原产生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 6(IL-6)等促炎因子大量释放,引发皮肤结节、发热、神经痛等急性炎症症状。沙利度胺通过特异性抑制 TNF-α 的合成与释放发挥关键作用:它可阻断 TNF-α mRNA 的翻译过程,减少其蛋白表达;同时抑制已合成的 TNF-α 从细胞内释放,降低外周血及炎症局部的 TNF-α 浓度。此外,沙利度胺还能下调 IL-1β、IL-6 等其他促炎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级联反应,快速缓解 ENL 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沙利度胺通过调控免疫细胞活性平衡免疫应答。它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聚集,减少炎症部位的白细胞浸润,降低组织损伤;同时调节 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过度活化的 Th2 型免疫反应,恢复 Th1/Th2 平衡,避免免疫失衡导致的慢性炎症。对于麻风病患者,沙利度胺还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减少其分泌的炎症介质,从而减轻肉芽肿性炎症对神经、皮肤等组织的破坏。
麻风杆菌感染后,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溶酶体酶释放增加,可加重局部组织损伤。沙利度胺具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能减少溶酶体酶(如蛋白酶、磷酸酶等)的外溢,降低其对血管内皮和周围组织的破坏,减轻皮肤结节的坏死和溃疡形成,保护神经和器官功能,这也是其缓解 ENL 患者神经痛和皮肤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ENL 发作时,炎症因子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管通透性,引发局部水肿和渗出。沙利度胺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减少炎症部位的液体渗出和组织水肿,从而缓解皮肤肿胀、疼痛等症状,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
综上,沙利度胺通过抑制促炎因子释放、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稳定溶酶体膜及降低血管通透性等多重机制,有效控制麻风病结节性红斑的急性炎症反应,成为治疗 ENL 的标准药物,其作用机制也为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