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曲唑(Letrozole)

2025-07-30

来曲唑(Letrozole)是一种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尤其在绝经后女性患者中应用广泛。其通过抑制雌激素合成,阻断肿瘤细胞生长的 “燃料”,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一、基本信息

  • 药物类型:口服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s)

  • 作用靶点: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关键酶)

  • 获批时间:1996 年首次在欧洲获批,后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目前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

二、主要适应症

来曲唑的核心适应症围绕雌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具体包括:


  1. 绝经后女性晚期乳腺癌:用于治疗抗雌激素治疗(如他莫昔芬)失败后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2. 绝经后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在手术后用于辅助治疗,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尤其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ER+/PR+)患者。

  3. 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术前使用,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或保乳手术的可能性。

  4. 促排卵:在生殖医学中,可通过抑制雌激素负反馈,促进卵泡发育,用于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超说明书用法,需严格遵医嘱)。

三、作用机制

雌激素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生长的重要 “驱动因子”。在绝经后女性中,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主要由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经芳香化酶催化转化而成。


来曲唑通过高度选择性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显著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可使雌激素水平降低 98% 以上),从而切断肿瘤细胞的雌激素供应,抑制其增殖和转移。


与其他内分泌药物(如他莫昔芬)相比,来曲唑的优势在于:


  • 不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是直接减少雌激素合成,作用更彻底;

  • 对绝经后女性疗效更显著,且长期使用耐药风险相对较低。

四、用法用量

  • 给药方式:口服,每日一次,可随餐或空腹服用,温水送服。

  • 乳腺癌治疗剂量:常规剂量为 2.5mg / 日,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晚期)或完成规定疗程(早期辅助治疗通常为 5 年)。

  • 促排卵剂量:通常从月经第 3-5 天开始,2.5-5mg / 日,连续服用 5 天(具体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 剂量调整: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建议咨询医生。

五、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主要不良反应

  • 内分泌相关反应

    • 潮热(发生率约 30%-40%):因雌激素水平骤降导致,表现为突然发热、出汗,可通过穿宽松衣物、调整环境温度缓解。

    • 骨质疏松 / 骨痛(约 20%-30%):长期抑制雌激素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风险,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 生殖系统影响:阴道干燥、性交疼痛(约 10%-20%),可使用润滑剂改善。

  • 全身症状:疲劳(约 20%)、恶心(约 10%)、头痛(约 10%),多为轻至中度,随治疗进展可能缓解。

  • 其他:少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肌肉疼痛等。

2. 关键注意事项

  • 适用人群限制:仅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包括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如卵巢切除后),绝经前女性使用可能因抑制卵巢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且疗效不佳。

  • 骨健康管理

    • 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每 6-12 个月)检测骨密度(DEXA);

    • 常规补充钙剂(1000mg / 日)和维生素 D(400-800IU / 日);

    • 高骨折风险患者(如骨密度 T 值<-2.5)可联用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预防骨流失。

  • 妊娠风险:绝经前女性或孕妇禁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治疗期间需确认绝经状态,育龄女性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 药物相互作用:目前尚未发现严重相互作用,但与他莫昔芬联用可能降低来曲唑疗效,不建议合用。

六、临床价值

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来曲唑的临床优势已被多项研究证实:


  • 早期辅助治疗:与他莫昔芬相比,能进一步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尤其是远处转移),提高无病生存率,5 年辅助治疗是标准方案。

  • 晚期治疗:作为绝经后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化疗更轻,患者耐受性更好。


特别提醒:来曲唑为处方药,需在明确激素受体阳性及绝经状态后使用,长期治疗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和妇科情况,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上一篇:依维莫司(Everolimus)
下一篇:他拉唑帕尼(Talzenna/Talazopari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