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利妥昔单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是否可行?

2025-08-19

利妥昔单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是否可行?

利妥昔单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在部分疾病中具有可行性,但需结合具体适应症、患者免疫状态及研究证据综合评估,并非所有场景均适用。


从作用机制看,利妥昔单抗是抗 CD20 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清除 B 淋巴细胞(包括肿瘤 B 细胞和正常 B 细胞)发挥抗肿瘤或免疫调节作用,常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自身免疫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PD-L1 抑制剂、CTLA-4 抑制剂)则通过阻断 T 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如 PD-1),解除免疫抑制以激活 T 细胞抗肿瘤免疫,核心依赖 T 细胞功能完整。两者作用靶点不同,理论上存在协同或拮抗的可能性:利妥昔单抗清除 B 细胞可能减少免疫抑制性 B 细胞(如调节性 B 细胞),增强 T 细胞活化;但也可能破坏 B 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或抗体介导的免疫辅助作用,削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在部分血液肿瘤中联合使用显示潜力。例如,复发 / 难治性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如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小样本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联合 PD-1 抑制剂可提高客观缓解率,且未显著增加严重不良反应。推测其机制为:利妥昔单抗清除肿瘤 B 细胞的同时,减少了肿瘤微环境中 B 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如 IL-10),为 PD-1 抑制剂激活的 T 细胞创造更有利环境。


但在实体瘤中,联合使用的证据有限且存在争议。多数实体瘤的 B 细胞浸润较少,利妥昔单抗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较弱,目前缺乏明确获益证据。此外,部分研究提示,B 细胞在实体瘤免疫中可能具有抗原呈递作用,利妥昔单抗导致的 B 细胞耗竭可能降低 T 细胞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答,反而影响疗效。


安全性方面,联合使用需警惕双重免疫相关风险。利妥昔单抗可能导致 B 细胞长期耗竭,增加感染风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两者联合可能叠加免疫紊乱风险,尤其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需谨慎,可能加重原有免疫异常。


目前指南对联合使用的推荐较谨慎,仅在部分难治性血液肿瘤中作为探索性方案,需严格筛选患者(如无严重免疫缺陷、未接受过长期免疫抑制治疗者),并密切监测感染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综上,利妥昔单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在特定血液肿瘤中具有可行性,需依赖临床研究证据和个体化评估;在实体瘤中暂缺乏明确支持,不建议常规联合。使用时需平衡协同潜力与免疫风险,由医生根据疾病类型、患者免疫状态制定方案。

上一篇:印度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下一篇:印度维罗非尼的生物利用度是多少?
相关文章